口述实践:?动医青马学员的延安“初心”之旅
2019-08-22 16:42:53作者:口述人:蒋鑫越、许浩、李超 来源:动医党办、动医学院团委 点击数: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奠定和释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能量。
今年暑期,365体育投注第六期“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培养班(简称青马班)40名学员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革命圣地延安,开启了一次为期5天的学习延安精神、感知祖国巨变、牢记初心使命的红色之旅。李超、许浩、蒋鑫越3名来自动物医院的青马班学员、学生党员,有幸随青马班一同走进圣地,真切体会共产党人的革命初心。
延安跟我们想象得很不一样。延安的发展比我们想象里要发达得多,不少高楼,交通设施齐全,建筑群里镶嵌着很多能让人“不忘初心”的红色纪念馆;郊外也不像一些纪录片中是突兀的黄土,寸草不生:这里有河道,有姹紫嫣红的花朵,还有灯光熠熠的廊桥。不禁感慨劳动人民的建设毅力、祖国发展的旺盛生命力。在经过延安大学学工部部长高峰老师“弘扬延安精神,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的熏陶后。我们正式开启了此次初心之旅的行程,为此我们还给自己制定了学习目标:追寻毛泽东思想的光芒、感受延安精神的力量和体会习近平在梁家河的初心。
星火燎原 毛泽东思想光芒万丈
7月17日,来到延安的第二天,我们初心之旅的第一站是延安革命纪念馆。这里记录着党中央在1935年以后的13年间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
从不屈不挠的抗战、克艰发奋的南泥湾开发到纯粹无私的白求恩、克己奉公的张思德等大批忘我牺牲代表涌现,我们深刻感受到“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分量,它不仅是忘我奉献、艰苦奋斗、家国情怀的总结,更是一辈辈前仆后继仁人义士的初心升华。纪念馆一行,已渐模糊的辉煌岁月,通过一幅幅难得的历史图稿,一帧帧珍贵的过往影像,也在我们的脑海里逐渐清晰、有机整合起来,我们心中也似乎有一团热火在开始燃烧。
在参观纪念馆时,一群活泼的“小小义务解说员”让我们印象深刻。他们约莫年仅八九岁年龄,把偌大的纪念馆中,一个个独立的故事、一位位个性鲜明的革命先辈,融合进特定的历史背景中,生动串联呈现在我们眼前。“小朋友们的解说,让我挺震撼又挺惭愧的,真不能忘记这段历史,所以我听得格外认真……”伴随着同学们互相交流的声音,纪念馆之行也慢慢落下帷幕。
延安革命纪念馆之后,我们来到了王家坪革命纪念遗址继续参观学习,在这里,我们切身体会到了老一辈革命家吃苦耐劳的高尚品格。简陋的窑洞房,一盏小小的油灯,一床发硬的被子,常常食不果腹的生活,是当时老革命家们生活的“标配”,也是他们书写革命故事的动力与背景。
从生活环境的直观感受,到讲解历史背景后的深深感动,我们真切了解到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站起来的成功绝非偶然,而是在深厚的群众基础上不断成长起来的。在那个时期,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面临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国民党的围剿,住着窑洞啃着窝头的恶劣环境之下,带领着父老乡亲们反抗、斗争,开创、奋斗,不仅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更一步步将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
奋进之魂 延安精神力量永生
在延安大学听高峰老师的授课时,我们已经学习到延安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中所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精神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能量的再次释放。在老师的启发后,我们也借此次红色之旅,再次深刻体会延安精神的初心能量。
第三天,我们来到位于枣园革命旧址的张思德纪念广场。在山间绿树间,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雷伟向我们讲述了张思德的一生。在抗战时期,张思德同志不怕苦,不怕累,三过草地,“勇尝野草”、“饭吃半饱”,只为了“更多群众的安心与温饱”。在一次执行烧炭任务时,窑洞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永远被埋在了那里,牺牲时年仅29岁,张思德短暂而又不平凡的一生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也让我们领悟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人的初心力量,以及延安精神内涵。
听完张思德的一生,我们来到了枣园参观学习。枣园又名“延园”,原是陕北军阀高双成的私人庄园,土地革命时期回归人民所有。1944年至1947年3月,这里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张闻天、彭德怀等领导人先后在这里居住,领导中国革命。来到枣园,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一座座带着围院的土窑洞,窑洞是在半山上挖建而成的,与山连成一体,屋顶是长着青草的山地。他们就在枣园运畴帷幄而决胜千里,小米步枪而战败了国民党的飞机大炮,建立中国。这是制度的胜利,更是人民的胜利。
通过在枣园的学习,我们又一次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延安精神魅力。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
“又学习,又玩耍”,是毛泽东于1941年元旦给延安保育院小学学生金德崇的题词。一台《延安保育院》话剧,道不尽先辈们为国捐躯的衷肠,也说不完骨肉分离的心酸。当校长为了保证保育院有效撤离,作为刚痛失所爱的妻子,又将自己的女儿留在了危险的战区。最后,为救助保育院的孩子,校长随着黄河水不知飘向了何方。这场《延安保育院》话剧,咱们青马班学员没有不在流泪的,女同学们都哭红了眼。
共鸣是一种美好的体验,但在回忆、纪念痛苦往事的时候,它又是钻心的疼痛。在那个时代,有太多像校长、校长丈夫一样的人了。小小的延安保育院,只是万千先辈挥洒热血,寄予希望的一片缩影。既心痛他们所承受的痛苦,又感恩他们的忘我。只剩下无奈的感叹:还好,这盛世,如他们所愿。我们心中来延安之处的那团热火开始热烈。
拥抱群众 坚定服务人民初心
行程不知不觉接近尾声,我们也来到了此次红色之旅的压轴行程——梁家河,正是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积淀和释放青春能量的地方。
现在的这里已经跟《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书里最初的图片样貌很不一样了,但还保留着知青时期的建筑:知青井、沼气池、铁业社、缝纫社、代销店…在保留原汁原味陕北特色的同时,还进行了部分商业化和现代化。
“永远与人民在一起”这是我们拜访梁家河后最深刻的感受。最初的黄土山坡、潮湿阴暗的窑洞、生活出行不便到现在的现代化村落,视觉图像的冲击力远远强于单纯的文字。回想起书中,各界人士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描述,也由衷感到敬佩:敬佩他“始终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敬佩他“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敬佩他“敢说敢做敢担当”;敬佩他“不容易也不简单”。
习近平总书记从基层到我党的总书记、国家主席,经历了至少16次大的工作调整,前后用了40多年时间。也正是这样一位心系民众的领导人,迈过岁月的一步步考验,从人民群众里,缓缓走来,也照应着无数共产党人“服务人民”的初心。
参透了黄土地的民生密码,积淀了习近平总书记醇厚的为民情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熏陶渐染,将传统中国社会“修齐治平”理念精华和现代治国理政思想有机融合。“人民利益大如天”,与路遥的彻夜长谈,与梁家河父老的亲情守望,对“夙夜为公”县委书记焦裕禄的真诚嘉许,透露着习近平总书记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民生关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就职的庄严承诺,投射到“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的实践中。“坚守初心,必能行稳致远”,这句话,也照进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心中那份希望释放青春,为中国梦奋斗的热火也更加热烈!
延安之行,让我们百感交集。延安精神,指引我们,特别是青年学生、青年学生党员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秉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从延安回到365体育投注、回到家中,我们几位学员整理了学习心得和感悟,还通过学院的“云实践”,把自己的幸运和收获传递给身边的小伙伴。同时,我们也积极联动了动医学院青马班的学员,开展“延安精神+365体育投注”网上学习讨论,促进在校的同学,特别是学生干部能将延安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帮助我们一起感知肩负的使命与担当,发挥所学,继续为初心使命和中国梦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