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风采】李仕贵:做饱满而低调的水稻
2019-09-29 11:05:07作者:张俊贤 来源:宣传统战部 点击数:
编者按:在川农大有这样一群可敬可爱的专家学者,他们是学术大咖、是行业专家、是教育楷模,他们追求真理、甘于奉献、勇于创新、踏实进取,为教育事业发展、社会科技进步做出了贡献,是值得学习的典型代表。本网即日起推出“专家风采”栏目,以展现专家们的先进事迹、高尚品德和科学精神,激励广大师生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强农兴农使命,奋进新时代、共铸新辉煌,以优异的成绩为新中国七十华诞献礼。
“做科研、带学生,就这些事情嘛。”问到最近忙什么,水稻所李仕贵教授呵呵一笑。这位喜欢以“该做什么做什么”为座右铭的教授,面对自己应邀赴京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巨大荣誉时,还是显得异常低调。
看上去朴实无华的李仕贵教授,身上的光环可不少:新世纪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何梁何利基金获得者、四川省农业先进科技工作者、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首届天府农业大师项目入选者、365体育投注首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首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面对眼花缭乱的赞誉和殊荣,李仕贵教授却很谈定:“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
初心:炽热的“三农”情怀
长期从事水稻遗传育种及应用基础研究,李仕贵教授在水稻骨干亲本和品种选育,以及重要农艺性状挖掘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育成蜀恢527,蜀恢498等一系列杂交稻骨干亲本,选育杂交稻新品种50余个,其中超级稻6个。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支撑他孜孜不倦投入工作的动力,是一份始终割舍不下的“三农”情怀。“我们这一辈来自于农村,对于农村有一种天然的依恋,作为一个育种科研工作者,希望能为农民群众真正把好水稻优良品种这道关,能够让自己的科研真正造福农民。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这就是他研究的初心。
带着这份深情,他一头扎进育种研究中。针对西南稻区“阴雨多、日照少、温差小”的生态条件,在周开达院士提出的重穗型杂交稻理论指导下,李仕贵在育种方法上大胆创新,成功育成了重穗型杂交稻骨干恢复系蜀恢527,组配出经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杂交稻组合38个,实现了优质、高产与抗病三者统一,是我国组配出超级杂交稻最多的恢复系,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创新:领跑研究领域的关键
李仕贵充分认识到传统水稻育种主要靠经验和易观察测定的外观性状进行选择,育种周期长、效率低,只有系统学习并掌握现代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提升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才能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创新领跑。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结合起来,在长江中上游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重穗型杂交稻进行改良提升、协同创新是重点。”李仕贵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很明确。针对蜀恢527抗倒性不足、难以适应机械作业的问题,李仕贵从玉米轮回育种成功经验中受到启发,建立了分子轮回育种方法,育成了新一代重穗抗倒型优质抗病恢复系蜀恢498和不育系川农1A等,组配出多个新一代重穗抗倒型杂交稻组合。其中,F优498被列为全国主导品种,Ⅱ优498、川农优498被列为四川省主导品种。F优498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并遴选为长江上游国家区试对照品种。
研究并没有停步。李仕贵想要从更微观的角度全面了解水稻的秘密。他带领团队联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梁承志团队开始了研究攻关,通过分子测序,完成了一套近乎完整的蜀恢498基因组序列,这不仅有利于以蜀恢498为代表的重穗型杂交稻骨干亲本中优异等位基因挖掘和利用,也将为整个籼稻优异等位基因的挖掘和利用提供重要参考,为新的优质水稻品种培育奠定坚实基础。因其重要性,这一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上正式发表。
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得到的蜀恢498基因组序列完整度高于目前水稻日本晴和拟南芥参考基因序列,且有更低的错误率,成为目前所有高等动植物中组装质量最高的基因组,有研究者认为这一成果对提高目前高等动植物基因组的组装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团队现在每年都有水稻新品种获得审定,但是既高产又优质的新品种还在努力中,要让大米既高产又好吃,真正适应现代人需求。”李仕贵透露,现在他们团队正在为提高水稻的品质而努力。
身教:做饱满而低调的水稻
李老师很务实,不多说废话,这是同事和学生对他最大的印象。
“结实饱满的水稻,总是低下高贵的头,稗子的脑袋则在风中飘荡。人就要像水稻一样实诚,每一步都走得踏实。”李仕贵说。
“李老师最大的特点是说得很少,做得很多,他常常教育我们要做饱满而低调的水稻,用自己的身教来影响我们。”实验室钦鹏老师说。
“你那个课题要抓紧哦。”无论在路上还是在实验室遇到学生,这是他经常嘱咐的话。
实验室里最好的传统是每周二晚上的工作报告或读书报告会。再忙,李仕贵老师也不会缺席,报告会从晚上7:30一直要持续到10点过。李老师认为,这种交流碰撞式的学习方式对学生成长很有益,学生可以谈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倾听别人的建议,可以交流最新的前沿学术动态,开阔自己的思路,从而激发兴趣和灵感。有时候,讲到兴奋处,一向冷静低调的李老师也会激动不已,站起来,跑到台前,到同学的PPT上指指点点。这种对科研的热爱也深深影响了整个实验室的人。“我们总结实验室的精神用了求实这个词,李老师以自己的行动为求实做了最好的注解。在365体育投注,如果不在实验室忙碌,李老师就会下田,选种、亲自看材料,踏踏实实做科研”。钦鹏说。
“我希望他们在科研道路上不要有任何畏难情绪,更重要的是养成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这是李仕贵对同学的期望。为此,他竭尽所能的为学生创造条件。到外地开会,他会有意识的收集国内科研育种新进展、新材料,详细记录了带回来分享。遇有重要的学术会议,他也不忘带学生出去开眼界,长见识。他有意识的与中科院遗传所、中国水稻所及中国农科院等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交流与合作,为了学生更好地成长,在实验室人手紧张的情况下,李仕贵老师依然支持同学们申请到国内外著名高校联合培养。
迄今,李仕贵教授已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60余名,在他的支持下,有不少同学赴耶鲁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河滨分校、美国农业部水稻中心等著名实验室从事相关研究。
育人事业就像他耕耘的另一块稻田,看着培养的学生正逐渐成长为水稻研究领域的佼佼者,李仕贵教授充满自豪。“实现乡村振兴,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他们是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