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杜佩珊,中共党员,动植物检疫2016级学生,已保研至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四年累计必修加权92.13排名专业第二,综测专业第一,曾任小班团支书、校团委志工部副部长、动医学院新动力媒体中心委员等职务,主持四川省科技创新苗子工程重点项目一项,曾获两次国家奖学金、创青春四川省金奖、互联网+四川省银奖、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一等奖等10余项荣誉。
杜佩珊说:“保研之路谈不上欢欣鼓舞,更多是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重新认识和发现自我的过程。保研这条路很苦,需要提升自己方方面面,可能还来不及为既有的成绩而沾沾自喜,就要硬着头皮面对下一道难关。经历多场面试,我愈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未来仍需要‘上下求索’。”
立志升造:从科研创新到医工交叉
“平时认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期末复习一般会提前1-2个月自己开始梳理课本和课件。”初入大学的杜佩珊在听到2013级动医优秀毕业生张日鹏的保研经历分享后,暗暗下定决心,也要成为一名保研的优秀学生。杜佩珊一直为之努力奋斗,三年必修加权均位于专业前列。
同时,她参加许多社会实践与专业技能比赛。凭着努力加入“天然牛黄”创新创业团队后,开始了不知疲倦的探索之旅。在学院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团队间的默契合作下,团队顺利推进研究进程,其间不断参加各种赛事,打磨自己的项目。
正是在创新创业比赛中的优秀表现,使得团队最终申请到四川省科技厅科技创新创业“苗子工程”重点项目,获得了更多科研资源。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有时耗费半个月的实验,结果却无法达到预期,或是实验操作出错,都只能推翻重来……尽管如此,杜佩珊从不气馁,失败了重头再来。“大学的试错成本很低,广泛尝试找到自己喜欢并适合的方向坚持下去,在我看来就是大学的意义所在。”杜佩珊也开始站上更广阔的平台用心精进自己的专业技能,并由此与“医工交叉”结缘。
在大三上学期的高等教育博览会上,杜佩珊第一次接触到很多国内顶尖高校做智慧医疗的项目,深入了解后让她对医工交叉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从那以后,她终于认识到真正想要什么,由此明确了未来方向。
自我成长:让初心使命付诸实践
充实与忙碌贯穿了她整个大学生活。即使在同时处理多件事务时有些应接不暇,但她总能够努力找到一个平衡点,及时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大三下学期时,杜佩珊参加的北京大学夏令营的时间恰好是期末考试的前两天,虽然任务繁重,她还是决定参加,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去了解校外世界和成长自己的机会。在前往北京8小时的路途中,她抓紧一切时间完善自己的资料,整理科研思路;参营时,所有的空闲时间她都选择留在酒店备考期末;在返程的高铁上她的眼睛也从没有离开过电脑和书本,最终依旧考出了令自己满意的期末成绩。
在工作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这是她大学四年的真实写照。大一大二的学生工作提高了她的办事能力,扩宽了她的格局视野;课堂知识和实践公益教会了她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创新创业开阔了她的眼界和思维;科研使她在求索真知的道路上练就出坚忍不拔、迎难而上的品质……
“没有任何事物是可以通过想象完成的,只有自己体会了才会有所了解。”宝剑锋从磨砺出,大学的一项项经历都成为她人生的一页页精彩篇章。
心怀感恩:志存高远火炬传递不灭
在回顾自己的大学四年时,杜佩珊没有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而是一直心怀感恩,她深深明白,自己一路走来离不开老师和师兄师姐的帮助。
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的那段时间里,她和同组人员要兼顾在校的学业,分身乏术,已经参加工作的同专业师兄胥泽彬则帮他们扛起了校外的任务,四处奔波去参加更多的创新创业赛事活动,不断完善团队项目。一年之后,杜佩珊开始独挑大梁,负责科研苗子工程项目,导师徐志文给予了她很大的信任,让她放手去做,这才使她有了更大的成长。得知她立志保研时,导师也主动帮她推荐365体育投注、导师。在准备保研和参加夏令营的时候,同一实验室的15级学生李彦霖给她分享了很多保研资料,也经常主动为她提供帮助。
“院里的师兄师姐以及老师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真的很感激他们。”与此同时,她感到自己也有责任与义务去不遗余力地帮助师弟师妹们。在杜佩珊看来,这是责任的传承,一届届学生接过动医人的责任火炬接力奔跑,是动医和动医人变得更加优秀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