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正收拾行囊,准备前往国外访学的田孟良接到一通电话,问他是否愿意到宝兴县工作一段时间,支援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犹豫过后,田孟良答应了。
当时田孟良认为到宝兴支援最多两三年,支援完了再找机会出国。然而,随着不断深入农业生产一线,看到贫困地区乡亲父老期待小康的眼神,田孟良一干就是十年,并且还将继续无悔的干下去。
从讲台上到大山里
原本性格内向的田孟良一直认为,三尺讲台才是自己的阵地,闷头做研究兴许还能搞出名堂。成为科技特派员后,他的工作场景从三尺讲台变成了田间地头。
到了宝兴,田孟良第一时间就是奔赴农村调研。他发现,品种混杂、粗放种植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宝兴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最典型品种的就是川牛膝。
宝兴作为最适合川牛膝生长的区域,劣品伪品的广泛种植,严重损害了宝兴县“川药之乡”的美誉,市场占有率逐年降低。田孟良对症下药,用6年的时间选育了新品种“宝膝1号”,恢复了正品川牛膝的基原,并配套推广标准化种植方法。如今,宝兴县建成全国川牛膝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宝兴川牛膝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高品质的美名得到市场认可,药农收益大幅提高。
中药材光种得好不够,还得卖好。为了帮助宝兴建立完整的中药材产业链,田孟良不仅做田间指导,还通过校县合作成立专家大院,稳固科技支撑;招商引资打造龙头企业,助力产业发展。如今,从没有中药企业到引进大型中药现代化企业建立中药材产业基地。从靠“穿穿客”跑滩收购,到企业协议回收和互联网销售,宝兴中药现代化产业实现从崛起到跨越的巨大发展。
宝兴县只是一个起点。担任科技特派员8年,田孟良走遍了四川省183个县中的181个,足迹遍布贫困“四大片区”和四川省深度贫困区,早晨5、6点便起床赶路是他生活的常态。最忙碌的时候,他2年开车跑了20多万公里;最危险的时候,100多公里的下乡路上就遇到了大大小小100多次塌方。
“无论是哪座山上哪片田有需要,我都一定准时出现。”在田孟良看来,大部分时间花在路上是一件“痛苦并幸福着”的事,因为“每一次赶路,就是一次被乡亲们‘需要’。而被人需要,就是最大的幸福。”
从“书呆子”到“知心人”
伴随工作场景的改变,工作中打交道的人也随之转换。成长于教师家庭的田孟良在成为科技特派员前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能抄起小板凳,坐在老乡家门口或者田埂边,一聊就是大半天。
2015年,田孟良作为科技特派员来到玛目都村时,他发现村里土地稀缺,果树种植占用了不少土地,不利于发展高原中藏药材人工栽培。因此,田孟良向村干部建议,推广林下经济,实行果药复合种植。
起初,已有丰富农业一线生产经验的田孟良认为,这里应该种什么、怎么种,都是明摆着的事儿。可没多久,他就意识到自己想得太简单。
面对农民一双双赤诚的眼睛,田孟良一开始真不知道该怎么开头。好几次,他给农民们讲授时,即便是隆冬,也紧张得满头大汗。“说不到一块,他们会觉得你就是个书呆子,好听不中用。”田孟良反思,问题出在与农民交流太少。“要让农民信赖你,首先要说他们听得懂的话,和他们打成一片。”
他就走进农民家,学他们讲话,了解他们关心什么。而今他坐下就能和老乡聊天拉家常。选择品种,整理土地,搭建遮阳网,田间管理……每一个技术环节,田孟良都亲自给农户们细心讲解。遇到不容易说清的问题,他挽起裤脚、操起锄头就下地示范。
见到田孟良真心实意地投入工作,乡亲们也越来越把他当做自己人、知心人。与田孟良打过交道的农民,都对他竖起大拇指:“田教授巴适!”老远看到他,扯起嗓子就喊他到自家地里瞅瞅。
田孟良与村民一天比一天熟络,村子的平均收入也一天比一天多。2015年前,300多人的村子人均年收入仅2000元左右。如今,村子50多个农户脱了贫,户均年均收入提高了4000多元。现在,玛目都村成了高原中藏药材人工栽培及野生抚育示范基地。
从“增收入”到“拔穷根”
基于多年的扶贫实践,田孟良总结出了一套“产业扶贫经”,即一个地方要脱贫并持续发展,仅靠一些专家教授提供些技术指导远远不够,关键要有长久的产业,还要培养懂技术懂产业的能人来带动一个个村子继续在致富路上走下去,才能彻底拔掉穷根。
不久前,成都市友爱职业技术365体育投注毕业生杨茂获得了2万元创业资助。杨茂是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夹金村村民,她将把学到的川贝母种植技术带回村子,并带动村民发展川贝母种植产业。
教给杨茂川贝母种植技术,提供创业启动资金的,就是川农大。近两年,田孟良着力推动川农大与四川部分职业技术365体育投注合作,在这些365体育投注培育来自藏区的好苗子。川农大提供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并给予一定的创业资金,帮助他们回乡创业。
“从村子里走出来的年轻人,对当地有感情,是做农业产业的好苗子。”田孟良说。
2015年以来,田孟良逐渐把人才帮扶的重心放到川西藏区。当地贫困程度深,教育与产业基础薄弱,资源优势没有发掘出来,但也因此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田孟良盼望这些年轻人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人才“种子”。“我相信这个计划持续下去,一定能开出越来越多的‘花’来。”
与十年前一心只想着上好课程、做好实验不同,如今的田孟良爱上了在山中田间行走,享受帮助农民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就连得知自己成为全国仅92名、四川仅4名受全国通报表扬的科技特派员时,他也正在芦山县大川乡为乡亲们开展技术培训。
“非常荣幸受到国家认可!”田孟良教授谈到,“开展社会服务是川农大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也获得了很多荣誉。作为川农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一份子,我将以此为契机,紧跟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再接再厉,继续走基层、进农村,向父老乡亲学习,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做得更扎实,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