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英天全挂职记
2011-10-09 10:09:59作者:张喆 来源:宣传部 点击数:
动物营养研究所家禽营养研究室主任、民盟川农大总支主委张克英教授在天全县农民眼里是热情能干、认真吃苦的人,没有一点架子。在一位单亲少年的心里,她是“伟大的妈妈”。在天全县挂职科技副县长的一年间里,这位家禽营养女专家在忙碌中感动了别人,也收获了来自他人的感动。
角色转变面临新挑战
二郎山山地鸡产业是天全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骨干项目,作为重点产业被纳入“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列为全县十大重点督查工作之一。在川农大专家大院帮助下,天全山地鸡产业经过三年的发展虽已成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但却在2010年前后遭遇了发展瓶颈,产业逐渐停滞不前,与同时起步的其他地区的养鸡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当地政府非常着急,始终找不到问题出在哪里,有劲没处使让大家很痛苦。张克英上任后,掌握了多方信息,准确地发现了症结所在:天全县二郎山山地鸡科技示范专家大院一直坚持“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主导”的原则。当地政府虽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支持,但对企业发展遇到的难题并不真正了解;企业不清楚政府相关政策,不主动寻求政府的支持,缺乏产业发展规划;政府不少相关部门对专家大院开展的工作也不了解。
作为一位专家、一位政府领导,张克英多次组织企业、政府相关部门、专家大院的专家组召开三方研讨会。一方面让公司把具体情况和需要说清楚,另一方面让政府意识到如何做到物尽其用,也让更多政府部门了解企业发展规划和专家大院的工作,以便提供相关支持。研讨会专门总结和讨论了山地鸡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趋势及措施,对当地山地鸡产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此外,她还和地方畜牧、科技、农业等部门领导进行座谈,了解县上对山地鸡产业的支持情况,亲自和企业老总沟通交流,随时掌握三方的最新信息,并推荐和联系县上有关部门和企业人员去安县参观学习长沟村土鸡养殖和专业合作社运作经验。
这样一来,到天全县挂职后,工作原本就繁忙的张克英整天忙得像打仗一样,校内大量教学和科研工作不能耽误,县里安排的工作也要完成好,起早贪黑是家常便饭。县里常常早上9点有会议,她必须早早从365体育投注出发才能赶上。她白天忙着上课科研、处理县里的事务,晚上回到办公室指导修改研究生文章和论文,天天深夜才回家。
一年来,张克英往返天全60多次,几乎每个月都下乡。乡里的条件艰苦,危险常常不期而遇。有一次,她带领团队到思经乡的一座山上考察林下养殖场地就遇到了险境。刚下过大雨,崎岖的山路异常湿滑,一车人在窄窄的小路上剧烈颠簸着,随时都有出现意外的可能。大家紧张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到达目的地后,一车人长长地舒了口气。
即使如此,张克英还是很平静地看待这份常人眼中的苦差事。她说:“已经习惯了,我很愿意下乡,不深入基层就不了解情况。只有了解了情况,我们才能充满信心,更好地开展工作。”
经过不懈努力,天全县发展山地鸡林下养殖终于探索出了新的途径。企业完成了“升级转型”报告和产品升级规划实施方案,山地鸡产品的加工得到重视,产业链将得以延伸。了解到今年政府有投入上千万的计划狠抓林下经济,张克英还协助请来川农大经济管理学院专家为天全县设计林下产业经济规划。
一年的辛苦没有白费,张克英用行动为当地山地鸡产业办了许多实事,但她依然不忘新农村建设示范片重中之重的工作是促进产业连片规模发展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认为自己还要继续努力。
尽心尽力为养殖户增收致富
“地方需要技术,不只是需要高科技,更需要综合技术的运用,最重要的是把常规技术贯彻到位。常常因为常规技术执行不到位,影响了养殖户对整个产业的看法。”张克英在走访了许多养殖户和养殖小区后,发现往往因为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环境温度控制等环节出现差错,最终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损失。小河乡有家大型养殖场,采用林下养殖方式一年能出栏5—6万只鸡。但该鸡场的鸡啄羽现象非常严重,看着一只只鸡相继死亡,养殖户小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当他愁眉不展之际,张克英走访到了这家养殖场。原来该鸡场的鸡群生活环境差,人员和鸡群的道路未分开,疾病防治困难;饲料不能充分保证,造成鸡群抢食,生长均匀度差;饲料单一,养分缺乏。张克英了解到情况后,立即提出了整改意见:将人员和鸡群走的路线分离,将大小鸡分群饲养,还要合理配制全价饲料……。后来,小曹又专程到365体育投注求助。尽管工作繁忙,张克英依然挤出时间接待了他,耐心倾听对方的讲述,仔细询问鸡场的具体情况,不厌其烦地解释方案里的专业术语,直到小曹完全弄懂弄明白。
小曹回到养殖场后,张克英经常给他打来电话询问方案的实施情况,看看方案是否确实解决了问题,哪些地方还能帮得上忙。她的方案让小曹的养殖场鸡啄羽现象大幅度减少,鸡的成活率从82.3%提高到92.3%。
“我喜欢向张老师请教,她热情、严谨、认真,对我们没有一点架子。”小曹朴实的话语里饱含着对张克英的尊敬和感激。在张克英的指导和建议下,小曹养殖场里的肉鸡和鸡蛋都申报了绿色食品标志。如果申报通过,他家的收入还将大幅度增加。“只有农户增收致富了,才会对我们的产业发展充满信心。那么,我们才会更有信心,更好地开展工作。”张克英微笑地说。
意外收获“母子”情
在天全县挂职期间,张克英不仅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而且还用她的关爱温暖了一个少年的心,让这个少年平生里第一次喊出了一声“妈妈”。家在四川甘孜农村的朱洪在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项目的资助下,来到天全职业中学学习电子技术与应用。当时,张克英正好是他的结对领导。家庭贫困的朱洪想早点找到一份实习工作,尽快为务农的爸爸减轻负担,但在找工作时遇到了困难。他在束手无策时,想起了向张克英求助。“别着急,不要担心,你的事我以最快的时间回复你。”张克英热情温柔的话语给了朱洪最后一丝希望。在张克英的帮助下,他如愿来到一家心仪的大企业实习。备受感动的朱洪激动地说:“我没有母亲,只有爸爸,我就认你这个妈,你接受吗?”张克英有些惊讶,朱洪告诉了他的不幸身世。在朱洪只有11个月大时,父母离异了。16年来,他一直和爸爸相依为命。即使生活清苦,爸爸对自己的疼爱也不少一分,但朱洪一直还想得到一份来自妈妈的关爱。于是,她立马同意了朱洪的请求。“妈妈!”这是16岁的朱洪第一次喊“妈妈”。一声“妈妈”让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母子”都沉浸在满满的幸福里。为了让这个孩子在异乡不感到孤单和安心工作,张克英对朱洪倾注了无微不至的关爱。虽然因为工作忙不能见面,张克英常常会通过电话或网络问寒问暖,始终与他保持着联络。
如今,张克英挂职期已满,朱洪也已在实习单位正式参加工作,但他们之间深厚的“母子”情并未因此结束。就像和妈妈聊天一样,朱洪乐意把自己在成都的工作和生活跟张克英分享。张克英也不忘告诉他,有想法的话就给她说,能帮忙解决的一定帮忙。朱洪说:“现在我工作了,要好好孝敬爸爸。爸爸为我付出了太多,为了我他没有再婚。我很感激我这位伟大的张克英妈妈,让我终于有能力好好孝敬爸爸了。她是我最感谢的人。”
平日里,张克英总是告诉学生:“在做事之前,不要先想你能最终得到什么。”正是这种淡泊名利的平和心态让她无论在任何岗位干任何事情时都能专心致志,一丝不苟。虽然挂职已经结束,张克英表示,自己对天全县山地鸡产业的关注会继续下去。天全县和川农大有很悠久的合作历史,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双方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发挥家禽营养的科技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