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艳丽:有跨度的人生更精彩
2013-04-16 10:44:39作者:张俊贤 来源:成都校区新闻信息中心 点击数:
玉米所“80后”教授卢艳丽的人生充满着跨度:她跨专业考入玉米研究所,从实验零基础起步成为标准的实验达人,从分子生物学一脚迈进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这一全新领域。在征服这些跨度的过程中,她创造了一连串的精彩:硕士期间发表两篇SCI收录论文,5年完成硕博连读,2009年发表SCI影响因子高达9.43的文章,毕业论文成功入选201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不过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
卢艳丽本科学的是农业区域发展,当初决定要考研,原因很简单:“我不想过一种一眼望得到头的生活。”在她看来,毕业后,回地方当公务员的生活并不适合自己。在把农学、管理学等相关可考学科统统了解一遍后,卢艳丽把目标锁定在作物学上,原因更简单,“因为365体育投注这方面实力很强。”
跨专业考研,专业课是遇到的第一个拦路虎,蹭课是她学习的方式之一,但是很快发现不够用,在考前一个月,做专业课的题很多不会,她不得不进行突击式自学,疯狂地看书做题,“要感谢多年应试教育的培养。”她笑着说。考研结果出来后,她考了370分,高出录取线近90分。面试更是取得了玉米所第一名的好成绩。
曹墨菊教授对卢艳丽在复试时的表现印象深刻:“表现突出,一个跨专业的学生回答专业问题如此系统,而且完全依靠自学,这很不容易。”
为考研而努力的那段时光,是卢艳丽记忆中的珍藏,她喜欢那时候的自己——简单而充实。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都奉献给7教考研自习室,坐在最后一排,看书做题累了,就观察满教室的人,“吃东西的,谈恋爱的,睡觉的,多姿多彩。”丰富多彩的教室百态成为她解乏的重要途径。
那一刻,她当然没有想过自己今后会成为一名教授,“其实我并不是一个有远大目标的人,只是一个选定了方向,就会一直走的人。”
或许,正是这种一根筋式的执着使她能在科研的道路上宁心静气,沉浸于忘我的世界。
要做绝不半途而废
从农业区域发展跨度到玉米所的研究生,卢艳丽一路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不过,对于未知的领域,她总是充满了好奇。
第一次和曹墨菊老师到农场,她的任务是数玉米种子,发现“工人都比我懂得多。”
没学过生物化学,好多专业术语不懂,只有一个个查阅。
做实验,她在实验室一呆就是一天,忙到凌晨一两点是常事。
“她身上最可贵的就是那种探索性的精神,人家害怕未知的领域,觉得新的东西不一定出成绩,有风险,她没有这种顾虑。”曹墨菊老师对卢艳丽赞赏有加。
在卢艳丽看来,一件事只要去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马马虎虎、半途而废不是她的性格。所以,在研二的时候,她跟曹老师提出想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感觉自己才刚刚入门,不能就这样读完研究生出去了。”
曹老师向荣廷昭院士郑重推荐了卢艳丽,多年后,荣院士依然对曹老师引荐卢艳丽那一刻记忆犹新,深深透露出伯乐发现千里马的喜悦。
攻克一个个困难就是快乐
卢艳丽说自己很幸运,幸运地遇到了荣廷昭院士,幸运地遇到了曹墨菊教授。荣院士出外开学术交流会时会有意识地带上卢艳丽,拓展视野,让她了解学术研究前沿,最重要的是老师们总是给她最大的自由和信任。“我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安心实验、专心科研,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
2008年,卢艳丽获得教育部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的资助,赴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留学,这次,她的跨度是从分子生物学迈入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领域。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是一种基于基因测序和分析,针对全基因组范围内的遗传变异进行基因分型用于寻找某种基因与表型之间关系的方法,它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一种最先进研究方法。卢艳丽想要从更深入的角度解析玉米耐旱遗传特性,以便在育种工作中进行品种改良。
研究领域十分前沿,很多时候都要靠自我摸索,分析数据需要使用新的软件,为此,她啃下了二十来本全英文说明书,一步步学会了操作分析、提炼总结。她超强的自学能力也获得了专家的认可,2009年10月她被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聘任为consultant scientist,成为领工资的研究人员。
全新的领域总是充满了歧路,尝试失败,再尝试再失败,退缩从来不属于卢艳丽,她的《不同类型玉米种质分子特征分析及耐旱相关性状的连锁—连锁不平衡联合作图》博士论文对700余份温带、热带/亚热带核心玉米材料进行了遗传结构、分子特征分析及耐旱性评价,数据量异常庞大。她还创新地利用SNP芯片杂交技术、全基因组连锁作图和连锁不平衡作图,比较了不同作图方法的定位结果和检测效率。正是由于研究深入,她的这篇博士论文获评2012年优秀博士论文。
“我感觉我现在研究内容比较深入,但是思维相对狭窄。”面对层出不穷的赞誉,卢艳丽并没有迷失其中,她甚至在开始计划自己的另一个人生跨度:“我想回到自由自在的课堂与实验室,平静而充实地做研究。”